每次走在中橫路上,都會看到土牛客家文化館的指標,但始終都沒有進去過,然而今天難得有多餘的時間,也沒有趕時間的行程,就乾脆來進來看一下到底是怎樣的風貌呢?
大門入口處
半月池
半月池裡養了這一些鯉魚和家禽,這時讓我想起了某個唐詩中的某一句~白毛拂綠水,紅掌撥清波。還真是這畫面的寫照呀!
在這一區,我們家小孩在這半月池旁待了一段時間,除了欣賞這一些魚、鴨、鵝之外,重要的是還可以讓他們餵魚,但是,這一些鴨類是不是都餓太久啦?怎麼連魚飼料也不放過呢?
劉家伙房大門口
劉家伙房是石岡最大家族劉氏的祠堂所在,除了家族內日常的婚喪喜慶在此進行外,每年過年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陽也都有大量劉家子弟返鄉祭祖或掃墓,正是一處活生生的客家祭典儀式展示場,客家聚落的生活型態及中部客家墾拓的史蹟文物,正式本區的最大特色。
用象形文字來表示~土牛客家文化館
每一房廳都充滿著古色古香,而且展示的物品也都不一樣哩~
這項展示品最讓我印象深刻了,因為台中市東勢區也是一個客家庄,每年都會用這個做〝粿〞的大模型做出超大的粿,並在新丁板節日時,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個超大的粿哩~
這個展示品也讓我很有感覺,因為我的〝阿母〞也是客家人,所以,在我 〝阿母〞的衣櫥上方也有見過,真的好熟悉呀!而我家那兩個二楞子真不知輕重,硬要把他們挑起來,還好哥哥平日吃比較多,力氣比較大,才能夠一肩挑起,真不枉費我平日的伙食了,而弟弟呢?哈哈哈~這下糗了吧!
這是劉家伙房在九二一以前的屋子樑柱,而現在看到的劉家伙房也就是客家文化館呢,是在九二一之後重新建造的,結合周邊的半月池、啟成紀念公園的設施,重新建設成一座「活的客家文物館」,並將震後搶救出來的珍貴文物按照原位陳設,維持昔日風貌。
很有客家風味的三合院建築
幽幽小徑
這是客家人以前做〝粿〞的工具
雖然土牛客家文化館佔地不大,但保有了客家精神與文化,希望這一份精神與文化能夠繼續傳承下去,讓更多人瞭解客家文化,期許中.......
土牛客家文化館相關資訊: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 免費參觀
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
★土牛客家文化館免費自由參觀,若有需專人導覽,導覽費用為新台幣800元,導覽時間為一小
時。
交通:
中山高速公路=>下豐原交流道=>沿著台3線(豐勢路二段)前進=>接台3線往東勢=>接土牛村豐勢路→土牛劉屋老伙房。
中山高速公路=>下豐原交流道=>接台3線(明德路)=>接台3線往東勢=>接土牛村豐勢路→土牛劉屋老伙房。
網址:http://travel.tai-chung.com.tw/index_m.php?ptype=ieb_c&L3_id=888
留言列表